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(7月15日)
材料题:
近日,一封来自河南驻马店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。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,此前,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,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。
老师在信中说,“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,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。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,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。我很惶恐,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,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,故申请辞去。”
据大河报4日消息,该老师还在家长群里发表道歉信息,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健康,以后不会再因为学习任务没完成而将学生留校。希望家长们多提意见和建议,不要出点问题就把老师告到局里,“我需要每个月的2607块钱的工资养家!跪求各位家长了!”
这件事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,尤其在教师群体中产生共鸣,许多老师感叹,做老师太难了!
教师共鸣:家长过激反应会让老师产生畏惧
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在网上传播后,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共鸣,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小学的景松峰校长认为,这封辞职信显示出一名小学教师在被家长威胁要“登门道歉”否则就“到教育局反映”的情况下,显示出的一种无奈、惶恐和对教师职位绝望的情绪,令人心酸,但这种消极的态度还是不可取的。
景松峰认为,在全班家长的微信群里,发布学生的默写情况,这会让那些成绩好的家长和学生感到脸上有光,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和家长,会因此感到很没面子。在这一点上,这位小学老师做得确实有点欠妥,但并不是什么大错,家长没必要因此上纲上线,要求老师登门给学生道歉,完全可以私下沟通的方式,把此事化解掉。
郑州市淮河路小学的金老师说,作为小学的班主任,大多工作压力较大,不仅要教好孩子的文化课,还要负责孩子在学校的其他事务,每天忙得团团转,许多教师,为了提高班里孩子的成绩,连自己孩子的功课都没时间辅导。因此,家长们需要多多理解。
郑州育才小学的张老师说,大多小学生的家长,对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,有一部分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成才,另一方面又进行“过度保护”,一旦听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当众批评或责罚时,就本能地做出过激反应,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尊重,还会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产生畏惧。
建议探讨:慎重公布 学生成绩和在校表现
在网络时代,很多学校的老师为了便于与家长的沟通交流,建立了家长微信群。然而,在这个家长都在的群里该如何发布信息、发布什么样的信息,是值得探讨的事。
“在群里只有表扬,不提批评。对于犯了错误、没完成作业或者成绩出现明显滑坡的孩子,我会单独跟家长沟通的。”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小学六三班的班主任杨小芳说,她平时在教学中,对在家长微信群里发布每一条信息都会很慎重,尤其是考试成绩,只发考满分的学生,其他的都是家长私下询问时,单独告诉对方。
“扬善于公庭,规过于私室。”郑州市中原区澜景小学的赵京雯校长认为,在家长群里,应多采用积极的态度,对孩子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表扬,不要批评某一个孩子。因为对犯错误的人来说,被当众批评带来的激励作用甚小,所造成的伤害却很大。孩子的家长在群里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当众批评时,也会觉得脸上挂不住。所以要多表扬,慎批评。
“对于驻马店西平县小学这位学生家长要求老师登门道歉的要求,我认为有点反应过度。作为家长,首先要看看老师这么做的出发点是什么,可以私下与老师进行沟通,如果与老师沟通不了,可以找学校领导反映,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小事,就要到教育局告状。”赵校长说,老师在微信群里公布班里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,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,却让家长反应如此强烈。家长的过度反应,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,使孩子放大对此事的感受,产生自卑心理。
家长看法: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,应该多理解
在网上看到“小学老师辞职事件”的报道后,虽有些家长认为老师把学生成绩发在家长微信群里有失妥当外,不少家长对这位老师表示了同情。一名叫周莉的家长认为,家长如果不能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形象,就不可能更好地教育孩子。
周莉说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,平时的言传身教,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。家长如果发现老师在全班的微信群里公布了自己孩子的差成绩,可以私下找老师沟通,指出老师的做法不妥当,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,让老师向孩子登门道歉,这不仅会让孩子从此不再“敬师”,还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斤斤计较,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成绩提高。
“小学的老师都比较辛苦,尤其是班主任,除了教学外,还要批改作业,管理孩子们的课外活动等,应该多理解和包容他们。”学生家长藩国栋说,每一位老师,都想把班里的每一名孩子都培养成才,这与家长的想法都是一致的。所以,家长不要轻易把老师当成对立面,无论什么时候,都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,与老师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教育、管理、督促孩子。
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:
1、请谈谈你对材料的看法。
2、你是该校校长,该教师要辞职,你怎么做思想工作?
3、你是县教育局工作人员,要开展立德树人的培训活动,你如何开展?